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今天来聊一部韩国电影,抗日片。——看到这个题材,是不是感觉好亲切?但它和我们常见的手撕鬼子模式,完全不同。这么说吧。我就没见过,这么唯美细腻的抗日片。《德惠翁主》
在朝鲜王朝,国王嫡出的女儿称“公主”,庶女则称“翁主”。这部电影在韩国评价有多好?NAVER显示的本土观众评分8.46,同期电影最高,甚至超过8.03的《釜山行》。
当然,这个分数有很大情感加成。毕竟是历史题材,关乎韩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拿到中国来,评价就比较客观。豆瓣评分7.3,评价人数不足三千。
电影主要内容,改编自史实。主角德惠翁主,朝鲜王朝的末代王女。皇廷幼女,备受宠爱。却命运凄苦,一生飘零。
年幼德惠与国王国王李熙突然暴毙(历史上有说法是被日本人毒杀),朝鲜王朝被日本侵吞。王朝子女,都难逃成为政治傀儡的命运。还是少女的德惠翁主,被送去日本当人质。
金所炫饰演少女德惠名义上是读书,其实呢:各种软禁、强行带走贴身侍女,甚至婚姻也任人安排……被迫嫁给日本人,产下一女。好不容易俩人感情处的不错,又被逼离婚……(在我心里)你不是朝鲜人,也不是日本人你只是我的妻子
无论历史上还是电影里,德惠的日本老公,都又帅又深情被日本人折磨操控了一生。痛苦的德惠,最终神志失常……被关进了日本疯人院。
德惠翁主的悲凉一生,完全触到了韩国民众的泪点。上映之后,感动无数人。
表妹看的过程中,也消耗了不少纸巾……但擦干眼泪,还是要给你们一个客观的评价。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水平中上。优点明显:画面精致,氛围凄美,细节刻画动人。最重要是,全员演技在线。
缺点也同样明显——节奏太慢,温吞拖沓。煽情有余,气场不足。个别地方更是仿佛串戏到了言情频道。
这个场景,是泪点也是槽点而这些优缺点的关键,都紧紧围绕着导演的名字:许秦豪。唯美爱情片领军级导演,代表作“爱情三部曲”:《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
《八月照相馆》《春逝》当然,也拍过一言难尽的作品。在《德惠翁主》之前,导了两部中韩合作的片子,就……
凭借《危险关系》提名华语最渣导演但回到韩国,许秦豪的实力与影响力,依然毋庸置疑。尤其这是他首次尝试非爱情题材,的确有所突破。虽有个别乱入的言情桥段,但通篇看下来,还是能感受到许秦豪的克制与平衡。
风格一如既往的唯美伤感。场景布置、色调搭配,都很讲究。
同时,细节刻画、氛围铺垫扎实。在异国的生活,德惠翁主始终一脸落寞,却很少直抒内心的悲哀。体现强烈思国情感的细节,是食物。被迫留在日本多年,始终拒绝吃刺身。(翁主)到如今还是吃不了刺身啊
心里惦记的,只有故乡的食物。等回国了我做正宗的辣白菜汤给您吃
看到辣白菜,表妹有一秒出戏,忍不住笑了。但转念一想:这就是韩国人从小吃到大的,民族记忆啊。无论眼前有多少美食,真正想吃的,只有家乡最朴实的食物。——这正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思念故乡最生动的方式。思念朝鲜的食物啊
为了丰满德惠翁主的故事,电影中为她安排了一段哀伤的恋情。男主角由朴海日饰演。没错,就是《杀人回忆》里的那个嫌疑人。
当年的小鲜肉,如今已经初具大叔模样:
这个人物,融合了历史上真实的线索,补全了德惠一生中许多语焉不详的时段。从小时候被国王指定的小驸马:
到身在日本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军官:
再到老年终于令德惠翁主回国的功臣:
朴海日完全演绎出了一个温柔而坚强、隐忍而无奈的守护者。而德惠翁主身边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扮演者也是大熟脸:黄金女配,罗美兰。曾因《素媛》获青龙奖最佳女配角。片中饰演翁主贴身侍女,从小看着翁主长大,也是个自带泪点的角色。
《德惠翁主》中的罗美兰你们爱的金所炫,饰演少女德惠。——看了这部片子,才惊觉所炫妹子和孙艺珍这么像!
连点缀的角色,用的都是各路少老戏骨。安内相、尹帝文、高修……
难怪许多人看完,纷纷感慨:感觉这部戏,所有人演技都是开挂的……
小德惠看得人好心疼_不过,在表妹看来。这部片子中最精彩抓人的表演,还要归功于女主角:孙艺珍。颜值一如既往,演技更上一筹。
《德惠翁主》原本不被看好,孙艺珍甚至自投10亿韩元支援。
看了这部片子里她的表现,表妹一下就理解了她的信心。孙艺珍一个人撑起了一部戏。
fallinggraining看脸太肤浅,但作为迷妹,表妹必须先夸脸!在表妹心中,孙艺珍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韩国第一美人。长相甜美清纯,却又时常眼含清愁。与做作浅白的无辜感不同,是一种审美情趣上的哀伤之美。
看过《假如爱有天意》后,表妹还曾为了模仿她,梳着两条麻花辫去学校。那天同桌男生跟我说话,脸一直是红的……
《德惠翁主》中,孙艺珍第一次出场。
讲真,一瞬间有点失望。虽然还是美,但与鼎盛时的容貌,已有差距。很快,这种想法就被推翻了。美人在骨不在皮。无助和悲凉的气氛下,孙艺珍饰演的德惠翁主,美得让人叹息。悲伤的时候,眼中仿佛流淌着,一条月光下的河流。
在日本同丈夫一起,坐在门外,静静闭着眼的侧脸——完美得就像一幅画。
前面也提到了,许秦豪最擅长的风格,就是清丽、忧伤。这种风格,配上孙艺珍的长相和气质——可以想见,有多动人。最震撼人心的一场戏,莫过于海关被拒。德惠带着女儿激动地跑去海关,眼里是近乎疯狂的兴奋。妈妈等了十年了等了整整十年
却得知自己作为朝鲜王室成员,被划到归国黑名单。我是朝鲜人我是朝鲜人李德惠啊
而韩奸(没错,相当于我们的汉奸),趾高气昂,准备重回韩国。
回到祖国,是德惠几十年中,活下去的唯一动力。遭遇致命打击后,孙艺珍将愕然、绝望、崩溃、失常的一连串情绪,表达得滴水不漏:被警卫拉开,摔倒在地上。神情从绝望的呆滞,到崩溃的发笑。
笑到躺在地上打滚,神志近乎失常。
唯一清楚的,是眼中渐亮的泪光。
这段表演,击中了我。如果这部片子我给四星。那么至少有一颗星,是给了孙艺珍。
可惜,再出色的孙艺珍,都弥补不了影片气势上的缺陷。这是它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无可回避的硬伤。评价《德惠翁主》,许多人都会提到讲述溥仪一生的:《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可谓历史传记电影的经典之作。
我们将它与《德惠翁主》并提的原因,很好理解——从主角身份到剧情桥段,两部片子都有重合之处。比如尾声,都有一段“想回到过去”的梗。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德惠翁主》气势输于《末代皇帝》,不是少了气势恢宏的置景,也不是没有人山人海的群演。最大的差距,是缺乏《末代皇帝》贯穿于个体与时代错综复杂的纠葛。比较一下两者这段“想回到过去”的剧情。同样是作为封建制度中的王权代表者,回到自己曾经的“家”。在历史骤变的漩涡中心,面对最残忍的改变。德惠翁主回到曾经居住的皇宫,立着“出入禁止”的标识。
于是她停在台阶上,远远望着曾经熟悉的皇座。恍惚之中,年幼的自己快乐地从身边经过。
早已逝世的父皇和母妃,竟也重现皇座之上。
突然间,德惠仿佛重新感觉到了双亲的温暖,回到了无忧的童年。
但一转眼——原来她从未越过禁止通过的台阶,一切都不过是场幻觉。
凄美吗?是,算达标。但再来看看,《末代皇帝》是怎么做的——溥仪回到故宫,门前都是群情激昂的红卫兵。
进门前,按照规定,掏钱买票。嘴上叫着“同志”,动作小心翼翼。
嗯,皇宫照样禁止入内……但溥仪很自然地跨了过去。好像对他来说,这里依然是家。
走进黄昏中的故宫,静静地拾阶而上,经过曾经人们朝拜他时的每一步路。
甚至偷偷看了看,发现周围没人,直接跨过了皇位前的红线。
突然,远处跑来一个戴着红军帽,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喝止了他。你不许到那里!
小男孩中气十足:我就住在这,我是花匠的儿子!
溥仪说……我曾经坐过这把龙椅。我原是中国的皇帝。
为了证明,他转身取回了幼时藏在皇位下面的一只蛐蛐。
而当小男孩打开装蛐蛐的罐子,溥仪却不见了踪影。
那只寿命久到不科学的蛐蛐,一直困在龙椅下,就像溥仪生命中,从未突围的自由与无奈。接着,来到影片的尾声。太和殿里,新时代的导游带着人们参观。
随着画面的推进,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了那座曾经辉煌夺目的龙椅。全片最后一句话,由导游说出:这里加冕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爱新觉罗·溥仪。他那时三岁。
再也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片尾字幕渐渐流出。历史洪流中的物是人非,与每个被时代抛弃的人的孤独,被意蕴丰富地呈现出来。这种迷惘的落差,即使是皇室贵族,也不能幸免。相比起来,《德惠翁主》以一场旧梦重温的意淫,难免过于直白,甚至浅显。即使两张同样跪拜的图片——《末代皇帝》是这样:
表面看,万人之上。但导演将溥仪放在画面的右下角,用一个矮小迷茫的背影,面对宏大到不可思议的整座故宫。年幼的他,与乌泱泱跪拜的群臣相比,显得单薄而茫然。反观德惠翁主出宫,整个院子跪下了,是这样的:
输赢不言而喻。拍惯了爱情文艺片的许秦豪,拍起历史片,还是差了些格局。借用丰厚的历史,却只呈现出一个贵族女人可歌可泣的颠沛流离。
当然,纵使《德惠翁主》距离佳作还有距离。仍值得推荐。至少,它努力讲好一个韩国人自己的故事。
德惠翁主及日本丈夫的历史真人照更难得的是——这个故事不是关于胜利,而是关于失败与悲哀。
比较一下我们的抗日片…………一样是恨日本鬼子,我们能恨得上天入地,具有超能力。
真·神枪手而《德惠翁主》,却恨得凄美哀婉。无奈伤感。
感觉金所炫妹子的演技又进步啦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差距,并非演员、导演、剧本、场景……而是,正视沉重历史的悲痛之心。一样是面临民族危亡。一样是经历满目疮痍。一样是满腔爱国热血。当韩国的抗日片,已经开始用最细腻动人的方式,纪念这段历史。
我们却把抗日的历史,做成了雷剧的品牌。
《德惠翁主》的动人,在于它唤起了韩国人的民族情感。而我们有些抗日剧……却让自己人都觉得丢人。
搜索抗日剧,出现的各种“雷人情节”看完《德惠翁主》,表妹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遗憾和不甘。如果国内院线上,出现一部我们自己的《德惠翁主》。表妹绝对愿意支持。我们从来都不缺好故事。缺的是——讲好一个故事的态度与诚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B站、爱奇艺都能看。编辑助理:姜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