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名文化展播马山子镇

马山子镇位于无棣县东北部,东邻沾化县,南接西小王镇,西与柳堡镇、碣石山镇接壤,北与埕口镇相连。版图面积平方千米,3.4万人。地处渤海湾西南岸,有70千米的海岸线,占滨州市海岸线的三分之一。辖区内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州港和岔尖渔港,是全国光能高值区,也是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然资源主要有湿地、滩涂、卤水、石油、天然气、地热等。是全市“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特色产业乡镇、全国优质盐生产基地和重点出口盐基地,享有“京津冀地区的海鲜供应基地和育种基地”美誉。境内有德惠新河、山子河、胡台沟等,荣乌高速、长深高速、省道、省道、省道、省道、省道均经此而过。区划代码:371621。

明永乐二年(年)刘姓迁此,于一沙子岗上建村,取名刘山子。后马姓迁来,繁衍超过刘姓,故名马山子。民国二十一年(年),为高田乡。年,为山子乡。年,为马山子公社。年5月,为马山子乡。年10月,撤乡设马山子镇。年2月,东风港乡并入。由此地古迹来看,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境内的秤砣台是秦汉烽火台,广武城是西汉的遗迹,帝赐街呢反映了汉武帝的光顾与恩赐。

蔚为壮观的盐场

马山子镇具有多年的海盐文化史。不仅是全国优质盐生产基地和重点出口盐基地,还享有“京津冀地区的海鲜供应基地和育种基地”美誉。在历史上这里曾遭受过巨大的天灾地害,向海而生的渔民盐民把“海龙王”当成了救赎的祭拜之神。在广袤的渤海湾畔,自古以来就有“二月二”祭祀海神龙王的传统风俗。据《无棣县志》载:“大沽河铺,在鬲津河入海口岸上,距城一百五十里,铺东有龙王庙,基高四丈许,建灯台,清光绪二十九年,宁波人参玉峰,邑人吴汝珍捐资重修”。即年时就在埕口镇大口河重修过龙王庙,并留下了一块写有“寰海安澜”的牌匾。可见祭海习俗由来已久。

晚清时期山东频繁遭遇严重旱灾,人们就到脊岭岛求雨,连年应验,于是就在老渔民的带领下,集资修建了龙王庙。旧时沿海就有土坯盖成的龙王庙,而海潮侵蚀、渔村内迁,纷纷破败损毁。海拔较高的脊岭岛却从未被淹没,飘摇在渤海湾的滨州渔民就将该岛视作回家的方向标。年,汇泰投资集团董事长张荣强在脊岭岛投资新建龙王庙。

相传,秦汉时期,帝赐街所在地域位于碣石山正东约10公里,当时地处海滨,铺(堡)、码头遍布,当地居民主要以农耕、捕鱼、晒盐为业,多散居于海边高地之上。汉武帝到滨州沿海游巡,是为了感谢一个对他有恩的同胞姐姐—阳信公主刘婧(平阳公主)。

公元前年3月,汉武帝再次巡幸泰山,因泰山草木尚未萌芽,就令人先上山立石,自己则东行去了滨州沿海,并登临禹贡碣石(今无棣县碣石山)。据说,在巡游期间,汉武帝的外事活动很多。某日,他巡幸至碣石东侧一村,见民风古朴、子民拮据,于是金口玉言道:“免去此村税赋。”于是,此处便有了帝赐街这一村名。

帝赐街古遗址极似一座正方形高台,其东西长约五六百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高出周围平地近两米,而且台地由南向北分三层逐渐增高。在大殿遗址的四周,用树枝在青草覆盖的地表上翻找,不时能看到一些做工精致的瓷器碎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开路时,两边的沟涯断面夹杂分布有大量灰陶瓦片和瓷片标本。村里人务农时,也曾经挖出过一些碗、罐、铜钱之类的古物,还曾发现过一个灶台,出土过一摞瓷碗。在挖出的瓷碗中,有一个精致的小碗,颜色为翡翠绿,对着阳光观察,呈透明状,非常让人喜爱。有专家根据描述推测颇像宋代耀州窑的笠足碗。年开挖山子河的时候,还出土过很多钱币,挖出过许多碗碟碎片,奇怪的是这些碗碟的底部烧制有“王”的字样。年,当地对位于遗址台地南面、穿村而过的盘龙河进行清淤时,发现了呈东西走向的9眼古井,其中有7眼为青砖砌成,两眼为石块砌成。在大殿的遗址上,还挖出过一张大供桌,长三米左右,宽一米,高约一米,桌子腿上刻着万历年、帝赐街几个小字。

帝赐街遗址碑

帝赐街遗址土台

岔尖村濒临渤海湾,因位于死河、潮河汇流尖端而得名,具有多年的建堡历史,是渔业生产专业村,有各类作业船只余艘,鱼、虾、贝等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百年前,岔尖村原名岔尖堡已成规模商埠,堡上有能并排四辆马车一纵两横的潮河、安澜、永昌三条大街。街道的两边是经商做买卖的店铺,为无棣北部沿海的关隘要地。北方的船只载着红枣、盐、海物等货品扬帆出海,北抵天津、大连,东至烟台、高丽,南达宁波、温州等地;南方的商船载着木料、铁器、丝绸、茶叶、药材等名贵物资进港。正所谓:“舟以千计,商舶辐辏,轮船往来,泛衍饶益,物丰民阜。”年岔尖村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省级特色旅游村”。

第四代传承人侯宝军与船的合影

马山子镇岔尖渔港

据考证,岔尖堡原址在现址东北方向20多华里处,环绕渔堡的死河和潮河汇入套儿河后与渤海湾相连,死河、潮河汇流而下12华里处为河口段。套儿河水面开阔,水深适宜,为天然的货、渔两用航道,是鲁北沿海船只出海最好的一个河口。所以大连、威海、烟台、连云港、定海、镇海、宁波、温州的商船可以顺畅扬帆而入。

渤海湾畔岁月更迭,涛声依旧,岔尖渔港船只林立依靠,在岔尖渔村世世代代相传至今,诠释着渔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