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城市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
古往今来,城市有兴起有衰落,西安、洛阳、开封、安阳都曾闪耀一时,现如今,除了西安还能偶尔出现在城市竞争的话题中,后三者都已边缘化,昔日的都城,如今连个副省级城市都没有份。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青岛、大连、宁波、苏州、南通、深圳、厦门、东莞等一批沿海城市送到了舞台中心。
进入高铁时代,陆权城市崛起,武汉、成都、西安、重庆、郑州、长沙等内陆城市,又将风头揽入自己怀中。
然而你会发现,无论是风光的海运城市,还是崛起的陆权城市,都是属于高级别城市的美好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低级别城市,尤其是那些三不靠的低级别城市,进入了被收割时代。
从城市化到大城市化,这场收割程度,越来越深,从人口到资源,都在疯狂流入中心城市。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在城市角逐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历经三十多年收割后,一些城市终于开始收缩,掉入了收缩性城市行列。
根据住建部最新公布的《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以及过往的人口数据梳理后发现,在全国个县级以上城市中,这样的城市目前有23个典型,分别是:
新民、凤城、营口、阜新、开原、德惠、吉林、桦甸、通化、临江、鸡西、虎林、鹤岗、大庆、佳木斯、穆棱、北安、洛阳、兴宁、揭阳、什邡、石嘴山、巴彦淖尔。
可以看到,23个城市中,东北地区独占17个,其余分布在中部、西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也没能幸免,广东揭阳荣幸上榜。
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都能查出23个,如果根据第三方数据,收缩性城市的数量绝对不止23个。
此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是,从年~年,中国有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滑。
首都经贸大学某教授给出的数据显示,年~年,这样的城市也有84座。
本号之前根据各城市(地级以上城市)统计局披露的不掺水分的在校小学生数据梳理发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处于收缩中的,都不止23个,起码有50个以上,几乎都是处于东北、西部偏远地区的城市,中部也有不少,尤其是山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趁势进入收缩通道?
答案并不复杂。中国城市的发展,对政策极度依赖。高级别的城市在获得政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看看中央或者省政府发布的大利好,哪一次不是先给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宁波、厦门、武汉、成都、重庆、天津、郑州、西安、杭州、南京等这些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
高级别城市本身经济实力就强,再加上不断获得利好政策,于是越来越强。顾此必然失彼,高级别城市获得的政策越多,低级别城市获得的利好政策自然更少。
强弱愈发悬殊,大量的人口、资源、生产要素都一股脑涌进中心城市,如此循环往复,低级别城市毫无招架之力。
这种现象不光发生在中国,在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的欧美日,都是如此。
日本情况更严重,据公开资料显示,由于日本人口连续多年下滑,目前已经有0个县市面临消失。
欧美日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今天收缩性城市有23个,10年20年后,估计会接近个。
在这种情况下,刚需客和一些为保值增值资产选择投资房产的人,该如何选择?
毫无疑问,中心城市的房产是首选,但目前中心城市的房价普遍高企,很多人压根买不起,只能选择在低级别城市买,他们该怎么选?
这里本号提供三种方法,或者说本号认为只有三种低级别城市的房子还能买。
1、靠近中心城市的城市。
既然城市的发展,政策作用大,那么紧靠高级别城市的卫星城,或者在核心城市圈内的低级别城市,可以说是近水楼台,最先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
这样的城市不少,比如上海周边的昆山、太仓、嘉兴、南通、湖州等,北京周边的廊坊、沧州等,珠三角圈内的东莞、惠州、中山、佛山,南京周边的扬州,杭州周边的绍兴等。
2、经济、人口基本面不错,又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
在不靠近中心城市的低级别城市中,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就值得买。至于经济、人口基本面该如何判断,这些数据都可以在地方城市统计局网站查询。
人口方面,最好以小学在校生人数为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基本没有水分,更真实。
这样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有泉州、徐州、烟台、温州、台州、金华等城市。
3、在国家和区域层面上的规划中,占据一定分量的城市。
比如交通规划中,占据交叉点的城市,如“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规划中,除了一些高级别城市占据多条通道交叉点外,个别低级别城市也卡位不错,比如九江、赣州,都是十字形交通网络汇聚点。
在区域规划中,重要性仅次于中心的城市。如在区域规划中,汕头、湛江被定为为广东省副中心,责任是带动粤东粤西发展,也是值得看好的。
具体低级别城市是否值得买,都可以依照以上三种方法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