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理所那个应当

平时我们提到苏武牧羊这个典故,经常都会用它来赞扬那些忠心不二、舍生取义之人。

比如,班固就曾在他的《后汉书》中借用孔子的话来赞扬苏武,说他是:“有杀身已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意思就是说苏武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是敢于牺牲自己成全仁义的仁人志士。

如此一来,我们都会认为苏武是一位遭了大冤、受了大罪的好同志。

教科书上一般也只简单的叙述了事情的大概:

苏武受汉武帝所托,护送匈奴人质回国。匈奴人叫苏武投降,苏武坚决不投降。于是,苏武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贝加尔湖)去放羊,一共流放了十九年。后来匈奴看拿他没办法,才把苏武放了,于是苏武回到大汉,受到后人称颂。

可历史真相是啥呢?

同志倒是好同志,不过说他被流放冤枉倒不一定正确。

要搞清楚完整的事实,就要从苏武为何要出使匈奴说起。

当年,苏武一行出使匈奴的使命本来是遵循汉武帝的命令护送匈奴人质回国。

可这也并不是我方主动之举,当时大汉和匈奴打仗之际,有一次双方互相扣留了对方的使节。

匈奴首先表示善意,将大汉的使节释放了。

然后,汉武帝才命令苏武护送匈奴使节回国。

大家先记住这一点,时间总是有先有后,事情总是有因有果。

话说,苏武一行很顺利的护送使节回到了匈奴,匈奴人也很欢迎他们,本来这次任务就应该是圆满完成了。

可惜,不怕神对手,就拍猪队友。

苏武的队伍里就有这么一位猪队友。

原来,当时匈奴除了大汉这个外敌之外,内部也不是团结一心。

在苏武到达匈奴之时,就有匈奴内部企图谋反者找了过来。

谋反者联系上了使节团内一位叫张胜的人,此人正是苏武的副官。

本来在人家地盘又是奉命出使,理应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完成好任务赶快返回。可是这位张胜副官听说匈奴内部有人不仅要造反还要归顺大汉,心中感到十分欣喜。

也不知是他立功心切还是不把匈奴放在眼里,居然答应某犯者一同刺杀匈奴重臣——将军卫律。

也就是说,大汉一帮使臣在匈奴的地盘做客,还想着和某犯者一起搞事情。

这显然不是一个体面的客人或者上邦大国的使臣应该做的。

当然,要是刺杀成功逃回大汉也就罢了,可事实上人不仅没杀成,张胜还因叛徒出卖被捕了。

这下就糟糕了。

人家匈奴自然会去质问使节团的总负责人——苏武。

毕竟你的副官犯了刺杀谋反大罪,难道不是你指使的吗?

甚至,匈奴就是怀疑大汉此次出使的目的就是刺杀谋反都不为过。

后来呢,匈奴单于大怒,要把大汉所有使节都杀了。

始作俑者张胜倒是招供投降了,可苏武则宁死不降。

苏武也觉得事情到了这份上实在丢人,企图挥刀自杀却被匈奴人救了下来。

单于认为,苏武这人倒是有骨气,于是倒也不杀他而是继续劝降。

可苏武依然认为自己与张胜的事情无关,拒不认错。

匈奴看苏武拒不认错,于是就把他发配到北海去放羊了。

事情至此,大家说苏武到底冤不冤?

苏武作为大汉使臣,自己又没有犯错,不怕杀头宁死不降。自然,是大汉的好同志。

但是,苏武作为使节团的负责人,纵容属下在匈奴刺杀谋反,对团队疏于管理,自然也应该负主要责任。

尤其是,在这次互换俘虏的交换中,还是人家匈奴主动先表达的善意,这当然会让匈奴更加愤怒。

我先示好放回你的使节,你们倒好跑到我这里来勾结叛徒谋反?

这样的因得到这样的果,匈奴人能善罢甘休吗?

当然,作为大汉的使节团负责人,匈奴根本不相信苏武对此事一无所知。

退一万步说,就算苏武真不知道,他也一定要负责的。

这在今天其实很常见——就是我们的一把手负责制。

比如早在年,吉林长春德惠市的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死76伤。

时任德惠市市委书记的张德祥、市长刘长春均被撤职、撤销党内职务。

年,上海静安区特大火灾致使58人死亡71人受伤。

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沈骏被行政记大过,静安区区长张仁良、副区长徐孙庆被撤职,静安区建交委主任高伟忠等26人被追究刑责。

这些领导同志都不是直接责任人,而是主要由于履行监管职责不力才被问责的。

如此看来,匈奴流放苏武是不是有点道理呢?

何况,他涉及的是下属谋反的大罪。

故事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能明白一些前因后果了呢?

苏武牧羊,是不是理所应当呢?

最后,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被流放的苏武,其实也没遭什么大罪,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在一片荒无人迹的荒原独自一人悲惨生活。

事实上,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期间不但生活无忧,居然还娶了一个匈奴女子并生了个儿子叫做苏通国。

这样看来,至少证明了两点:

1.苏武牧羊的地方至少还有女人,并不是荒无人烟。

2.苏武一家还能养育孩子,至少不会没肉吃……人家本来不就是放羊的吗?

反正生活应该不至于很惨,要不还有余力结婚生子?

至于故事的结局呢?也是不错的。

苏武最终回国的时候,汉武帝早就死了,当朝的是汉昭帝。

汉昭帝之后的汉宣帝也很敬重这个牧羊十九年回来的忠臣苏武,于是有了如下一段对话:

“你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有没有成家啊?有没有生儿育女啊?”

“有一个儿子。”

“那么,你这个儿子现在在哪儿呀?”

“哎!我儿通国现在还在匈奴被扣押做人质,要出好多钱才能赎他回来。”

“钱啊,那都不叫事儿啊!”

于是,汉宣帝出钱叫人把苏通国赎了回来,并且给苏通国封了一个“郎中”的官位,作为报答苏武对国家的忠贞。

看出什么问题了没?

为啥汉昭帝时苏武没说他还有个儿子在匈奴?

因为,他不敢。

本来汉人对匈奴人就存在歧视,一直将他们视为蛮夷。事实上从周朝开始,中原人就习惯把周边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

更何况多年征战,一个汉人高官和匈奴通婚应该会惹出很多事情。

那么,汉宣帝问他时为何又承认自己和匈奴通婚并有个儿子?

因为,那时苏武已经是近70岁高龄的老人了。

估摸皇帝对一个老人也不会太较真儿了吧。

反正无论如何,苏武同志的故事到了最后,一家团圆、青史留名,这个结局也还算不错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