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年,陶瓷行业淘汰洗牌加速,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压力下,“去产能”成为各大陶瓷产区的主旋律,不少产区相继推出相关政策举措,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加快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需求的缩减,以及充分而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亦倒逼不断有陶企退出或转行。特别是最近两年,陶瓷行业的淘汰洗牌进一步加速,大部分省份的陶瓷厂数量均呈逐年缩减态势,一大批经营不善、升级乏力的陶瓷厂退出或转型。
行业洗牌“去产能”,部分陶瓷厂彻底退出。图为安徽一陶瓷厂生产车间拆除现场。
8月份,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陶瓷长征——全国瓷砖产能调查”活动走进山东、江苏、安徽三大省份。经过实地走访统计,相比年,在过去两年间,山东、江苏、安徽陶瓷厂数量净减少11家,生产线净减少24条,其中不乏20年历史的老厂。此外还有多家陶瓷厂处于停产观望状态,亦有退出的可能。
过去两年间山东、江苏、安徽,净减少11家陶瓷厂24条生产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8月末,山东省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76家,建陶生产线条;江苏省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8家,建陶生产线13条;安徽省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20家,建陶生产线48条。
而在两年前的年同期,当时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共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家,建陶生产线条。其中,年山东省拥有建陶生产企业82家,建陶生产线条;江苏省拥有建陶生产企业9家,建陶生产线14条;安徽省拥有建陶生产企业24家,建陶生产线49条。
通过数据对比,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陶瓷企业数量净减少11家,生产线净减少24条。这些减少的陶瓷厂,或关停,或转行。
实际上,在过去两年间,上述三省份真正退出的陶瓷厂不止11家(11家为净减少)。在年的统计数据中,安徽晨曦陶瓷及安徽鑫成功陶瓷当时尚处于建设阶段,并未统计在内;此外,山东佳年瓦业也是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当年亦未统计在内。如果考虑到过去两年内新增的陶瓷厂,上述三省份在过去两年间真正退出的陶瓷厂达14家(期间又新建3家,总量净减少11家)。
多家陶瓷企业拆除、退出,其中不乏20年历史的老厂
据实地走访,在过去两年间,位于安徽宣城的格雷特陶瓷(建立于年)生产车间已经拆除完毕,该企业原来主要生产西瓦和青瓦,现在的工厂旧址上已经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一家陶瓷工厂;地处芜湖市的繁昌大象陶瓷(建立于年)目前也已经转行、改产……
在山东产区,过去两年间,也有多家陶企退出,如临沂双骏陶瓷(建立于年,原拥有2条瓷片线)、山东德惠来装饰瓷板(建立于年,原拥有1条瓷板线)等陶企也已退出建陶生产舞台,滨州邹平市也有多家陶企退出行业。
除此之外,目前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处于停产状态的陶瓷企业也不在少数。由于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停窑减产成为当下不少陶企的不二选择。更值得注意的是,《陶瓷信息》在三省实地走访统计过程中发现,在当下处于停产状态的陶企中,不乏停产半年以上的。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销售、资金实力等没有明显的提升或者改善,伴随着行业竞争的更趋激烈,洗牌与淘汰浪潮将更加猛烈,并导致这部分处于长期停产状态的生产线很难再复产,甚至最终退出行业舞台。
据统计汇总,在上述已经退出或停产的企业案例中,产品竞争力弱、销售不畅、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高企等是主要诱因。
例如,由于当地政策要求陶瓷企业必须改用天然气生产,江苏宜兴产区4家西瓦生产企业目前均处于停产状态。除了其中1家正在进行燃气改造之外,其余3家企业均处于停滞状态。
“改用天然气生产以后,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将大幅增加。面对激烈的价格战,微薄的产品利润,改用天然气生产后,宜兴产区的西瓦产品,相比周边产区而言,将毫无成本优势可言。”宜兴产区一位陶瓷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陶业长征》实地走进山东
“陶业长征VI·中国瓷砖产能调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主办,由“高安陶瓷”冠名,获华硕控股集团、道氏技术、华岩辊棒、中天环保、锦明色料、九方瓦业等企业支持)在正在全国进行中,旨在了解更多陶业真实大数据,后续会有相关数据更新。
未经陶瓷信息网的书面允许,禁止转载本文、改变数据另作他用,否则视为侵权。
推荐浏览
为什么陶瓷行业今年静悄悄?华为新策略带来了几点启示
“内卷”还是“躺平”?面对时局我们该如何奋斗,7点认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