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在东北发动内战,打出所谓“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方针,叫嚣着要把东北民主联军“撵到长白山顶吃石头,打到鸭绿江里啃冰块”,集中主力大举向南满根据地进犯,妄图独霸东北。
在这危急时刻,为粉碎敌人的猖狂进攻,我军克服重重困难,冒着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顶风踏雪,疾行如风。先后三次越过松花江,向敌军主动进击。这就是著名的三下江南战役,三下江南打得最为激烈、而且最为关键的一次,那便是靠山屯战斗。
靠山屯是吉林长春西北,哈尔滨西南的一个小镇,地处吉林农安西北陶赖昭一带较大的一个村镇,北面靠山,南面是河套平原,饮马河与伊通河像一个“人”字在此交汇后向北流入松花江,扼制松花江五家让渡口东西很长一段江面,当时,我北满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得知敌一个师的兵力驻扎靠山屯,决定打他个措手不及。
战斗打响后,我军一部发起总攻,炮兵开火,主要压制、破坏、杀伤据点内的工事、人员和武器。随后机枪开火掩护爆破、架桥作业,我爆破组、架桥组在敌火猛烈拦阻下前仆后继,顽强战斗,很快突破敌人的工事,并完成对靠山屯的包围。此时,为解救靠山屯被围之敌,急令87、88两个师的兵力由德惠、农安来救援。
面对强敌来援,我“东总”作出部署下达命令:(1)一部堵击与钳制第87师。(2)一部向右迂回,断绝靠山屯敌后退之路,相机配合将其歼灭。(3)一部向德惠县方向警戒,保证侧翼安全。
然而,这二支援军尚未到达目的地,便侦知靠山屯守军已经全部被歼灭,来援的第87师见势不妙,乃分两路向农安县方向撤退。快到嘴的鸭子岂能让他飞了?于是,我军发起全线追击,要求各路追击部队,听到哪里有枪炮声,就向哪里追击,不怕疲劳,不怕寒冷,猛追猛打,自动协同,务求围歼退却之军。打得最出色的是独一师,由德惠南、北分两路越过长春铁路,在四道沟,将特务团、工兵营、运输营及第88师直属队歼灭,该部将第88师包围压缩在农安郭家屯、姜家店、孟家城子等地,激战后在政治攻势配合下,第88师大部被歼。
靠山屯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在运动中歼敌的有利战机,战后,五师师长钟伟及其他率领的部队受到通令嘉奖:“各兵团首长并报东北局:我五师于本月9日趁敌八十八师自靠山屯向德惠撤退时,立即投入战斗,当日在靠山屯以南,姜家店地区歼敌八十八师一部,又回头将靠山屯之敌五个连单独歼灭。此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值得发扬与称赞。”尤其是师长钟伟对战场的形势,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果断定下正确决心,敢于负责,敢打没有命令甚至违抗命令的胜仗,体现了一个优秀指挥员的胆略和气魄·····”。
接着,五师在扶余召开庆功大会,授予13团4连为“常胜连”,15团4连为“铁的连队”荣誉称号。为张公俊、张庆国等9人记特等功,为61人记大功。靠山屯战斗这次经典战例,连同钟伟提出的一点两面、三三制等战术一起编印成《战斗手册》发到全军学习,随后,钟伟破格将由师长直接提拔为第12纵队司令员,成就了他的一代英名。
然而,世间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有中举就有落第,有欢喜就有忧愁。正是这次靠山屯战斗中,独立一师师长刘转连,当时,敌军主力趁此机会偷偷后撤,独立一师被少数攻击敌人迷惑,未能及时发动攻击,导致对面敌军87师顺利撤走。此时,靠山屯剩余守军被歼灭后,独立一师又接到命令:”敌第87师,今明两日必然向农安逃跑,令独立第1师应不怕疲劳,不怕飞机,向农安追击,并于12日拂晓前,赶到农安近郊,截击敌人,途中遇敌即应猛打,不必等待友军。”
接到命令的刘转连又率领先头部队,急行军一天,赶在逃跑的87师之前赶到了农安近郊的苇子沟。然而,此时赶到苇子沟的仅是先头部队,主力部队尚未能跟过来。敌87师主力却已到达苇子沟,与我军先头部队相遇。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三团各营未能组织起有力的进攻,明知敌人正在撤退却没能大胆出击,也未能有效打击敌军。只有刘转连亲率的一个营和敌军打了一阵子,但也未能阻截住敌人。等主力到达时,敌人已乘隙全部脱逃,第一师一时犹豫,未组织积极追击,而在苇子沟、东西小城子一线停止了前进,眼睁睁地将敌87师全部放跑。到了嘴边的食物没有吃上,眼瞅着敌军一个师从眼皮底下溜掉,独立一师与钟伟指挥的5师在靠山屯积极主动寻敌、歼敌的胆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独立一师严重影响了战局,林总当时气愤之极,怒道:”独1师怎么搞的,这哪像个主力部队?师长应该枪毙!”刘转连心里其实也很委屈,只能无条件接受处理。最终,独立一师被全军通报,认真检讨了这次战斗失利的教训,并从上到下整顿了战斗作风,对畏缩怕死、作战不积极的干部坚决进行了处理,同时又进行了战术教育。刘转连受到严厉批评,从独立一师师长降职成为独立三师副师长。
刘转连,原名刘昌发,曾用名刘转莲,茶陵县腰陂镇石陂乡竹溪村人,他是家中的长子,12岁时,他的父亲因劳累过度,病死在上山挑柴的路上。这时,家中的房子、田产已变卖光了,母亲胡头英向娘家弟弟借了一口白木棺材,才将父亲草草下葬。刘转连也从此辍学,到舅舅家做长工来抵债。刘转连的亲舅舅,把他当牛马使唤。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赶到数里外的胡家,先割一担草,才让吃早饭。然后,挑水、淘粪、干田里的农活,很晚才准回家。受生活所迫,刘转连的母亲改嫁他乡,用一笔改嫁钱抵了欠本族叔叔、地主刘德春的债。刘转连年幼的胞妹也被迫送人。13岁的刘转连饱尝家破人亡、母子分离之苦,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也埋下了对旧社会和地主阶级的愤慨与仇恨。
此时,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湘赣大地,也波及到刘转连偏远的家乡。从此,刘转连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在农民夜校识字读书,参加了儿童团,投身于农民运动。为红军送信、带路、送情报、贴标语、抓土豪、筹款子,主要在夜间行动,白天照样下地干活。后任茶陵三区冲锋连任班长,连长。年10月,当选为苏区代表,出席了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参加红军湘赣独立师。历任通讯排长、连长。后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结业后参加红六军团从湘赣边突围西征的行动,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红军长征中升任师长。
抗战之初,刘转连先是率部在岢岚县城与五寨之间的三井镇,痛击日军侵略者,歼敌多人,之后又在涞源,消灭上千日伪军。就在刘转连兴致大增打日军侵略者时,旅却是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命令。面对“封锁”,上级决定将旅调到延安,搞生产运动,于是这支部队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刘转连回到延安,没有去南泥湾,而是去了中央党校,直到一年后,他才回到了部队,担任旅参谋长。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因为开垦了南泥湾而闻名遐迩的旅分为两部分,一部划归中原军区,刘转连任司令员的奉命转战东北。他率领队伍横穿晋西北,翻越吕梁山,东渡黄河,开赴东北。后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一路征战势如破竹,年解放了哈尔滨,之后又解放了安东、宝清等十几个县,从南满、东满一直打到北满,无论是敌是匪,都望风而逃,可谓是战功赫赫。年1月,这支部队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师长仍由刘转连担任。
靠山屯苇子沟战斗之所以没有打好,原因固然很多,但问题主要出在指挥上。一是命令变化过多过快,部队疲于奔命,仓促投入战斗,难以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二是一个团孤军前出迎击敌人,而后续部队迟迟不能跟进,造成一个团打敌人一个师的不利局面,即使部队英勇顽强,也难以将其全歼,而势必打成击溃战;三是在夜暗条件下堵截敌人,各级领导无法与部属保持联系,实施有效的指挥,只能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从师长到副师长,刘转连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不过,尽管降职了,作为英雄好汉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且是知耻而后勇,立刻调整心态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刘转连告诉自己,自己参加革命,可不是为了什么高官俸禄,不过是想为人民服务,让全国穷苦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罢了,那么,这点委屈又算什么呢?
事实证明,是金子,无论在哪,总会发光,刘转连带着第三师参加了吉林外围战斗,取得极大战果,歼敌一个团,俘虏多人。建立新的战功的刘转连又晋升为师长,他率领这支部队在随后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担任正面西段的阻击任务,面对密集的炮弹倾泻在阵地上,敌人的狂轰滥炸,刘转连的队伍始终岿然不动,没有一人后退,凭借着视死如归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抵御着敌人的进攻,凭借着坚韧的毅力,阻击了敌人三天时间,为之后大部队歼灭廖耀湘兵团创造了坚定的基础。
鉴于师长刘转连的突出表现,他受到嘉奖,后来升任副军长,建国后,刘转连历任军长、赣西南军区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顾问等职。年,刘转连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三枚一级勋章,顺便一提的是,当时在靠山屯一战成名、成为纵队司令员的钟伟反而只授予少将,有人对当时只副师长的刘转连成为中将有些不理解,但后来专家解释,当年的首次授衔并不是只看职务的,还有代表,以及资历,刘转连土地革命时期,是师级干部,抗战时期也是主力旅级干部,从这个方面来说,即使一仗失利,并不影响其军衔,况且后来又打了翻身仗,刘转连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确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