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姜元生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长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53场新闻发布会,也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召开的第30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长春市政协副主席、市卫健委负责人秦海涛先生,他将通报最新疫情信息并介绍医疗救治方面的相关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医院副院长于家傲先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跃刚先生,长医院医疗管理部主任郭家娟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长春市政协副主席、市卫健委负责人秦海涛
首先通报长春市疫情情况。
4月9日0-24时,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例(含90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其中宽城区31例、九台区31例、经开区27例、绿园区24例、朝阳区19例、长春新区16例、南关区12例、二道区9例、净月区3例、榆树市2例、汽开区1例。
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宽城区例、绿园区例、南关区62例、经开区48例、朝阳区22例、二道区18例、长春新区16例、九台区11例、净月区6例、汽开区2例、德惠市2例、公主岭市2例、榆树市1例。
截至4月9日24时,长春市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以上感染者均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对以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均已开展追踪排查,并落实管控措施。
4月9日0-24时,我市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例,新增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例。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把医疗救治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聚焦确诊病例全部得到救治的目标,以最好的医疗资源、最佳的诊疗方案、最优的诊疗手段,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一、集聚优质资源,强化医疗救治保障。
一是持续扩大救治床位资源。全市共设置定点医疗救治机构6个,总床位数张;医院15个,床位数张,主要用于接收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最大限度满足收治患者需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二是配齐配强医护人员力量。医护人员是我们做好救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和最宝贵资源,市属医护人员人、部属、省属医护人员人闻令而动、尽锐出战,迅速投入一线治疗工作。同时,在自身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北部战区和兄弟省市医疗队的鼎力支持,名医护人员白衣为甲、火线驰援,与长春市并肩作战、共抗病魔,目前所有在院患者病情平稳。
三是统筹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坚持一手抓新冠患者救治,一手抓常态化诊疗。医院4个,医院12个。另外,医院经过医院将于今日正式开诊。着力保障封控区和隔离点居民的正常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需要规律性治疗的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患者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孕妇、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特别是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为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收治。
二、优化管理机制,医院管理水平。
加强管理,确保各院在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基础上,实现有序运行,市疫情防控指挥医院医院的工作专班,各专班工作组组长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医院院长,院长抓治疗,书记抓安保、保洁和保供,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目前全市各定点治疗机构运行平稳有序。
三、注重中西协同,发挥中药特色优势。
我们按照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和前期积累的抗疫经验,积极发挥中医作用,依托长医院、医院,成立中医专家组,建立中医药应对机制。聚焦医学观察期、无症状感染者、普通型、重症、恢复期以及老人和儿童等不同群体,分类施策,辨证施治,使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治中全过程参与、全方位保障,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严格制度规程,确保院感防控安全。
医护人员是防控、救治主力,也是易感人群。我们在工作中尤其注重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定点医疗机构建设过程中,院感专家全程参与提出指导意见,确保硬件符合要求、“三区两通道”标识清楚。成立院感专家指导组,医院运行过程中院感防控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指南的落实,实施院感防控全员培训,严格操作规程、环节管控,把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五、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关心关爱。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医务人员冲锋在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我们突出做好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工作,切实加强饮食、住宿等多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守护人民健康。同时,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让患者以积极心态安心治疗,早日康复。
答记者问
守望都市记者:作为“医院”,如何组织医护力量参与抗疫?在病房设置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医院副院长于家傲
医院派出近0人参与支援,尚有余人因封控管理无法到岗。在这种情况下,数千在院职工实行周值班闭环管理制,合理安排门诊、急诊相关人员,持续加强急诊、门诊、住院、检查等区域闭环管理,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坚持“应收尽收”原则,畅通患者救治绿色通道。
3月1日至今,吉大一院累计接诊人次,其中门诊人次,急诊人次,发热门诊人次。入院患者人次,出院患者人次,目前在院患者人。医院接诊人次。据统计,目前我院急诊接诊数量为全省首位,承担了全市医疗机构50%的院前急诊急救任务。
为了进一步破解急诊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做好“急、难、险、重”患者的救治工作,经过实地考察、反复研讨、科学研判,吉大一院采取了“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3”即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和急诊儿科。“X”即根据三个急诊科的急诊量实时建立不同疗区的过渡病房。该模式采用分层诊疗、分级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一人一方案治疗。将既往二线转诊治疗模式调整为三线转诊治疗模式,设置“急诊内、外、儿科→各综合疗区→专科治疗”三个层级。
“综合疗区”是为满足疫情下医疗需求而建立的中间缓冲治疗区域。医院将原来的产科负压病房、呼吸内科、肿瘤科、日间病房、综合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小儿消化科等纳入综合疗区管理,建立了21个过渡病房,共扩展了余间单间过渡病房,能容纳余人的急诊需求,并从30余个临床科室,抽调名医生组成多支急诊治疗团队,比以前的急诊救治能力提升了50多倍。需要入院救治的急诊患者,先收到21个过渡病房,满5到7天后,多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再收入相应科室或者出院。
我们还以区域为划分,抽调院内老中青三代精锐力量组成急诊区域专家组和综合疗区会诊专家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诊,并将会诊意见反馈临床,全面提高急危重症患者会诊质量、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3月14日起,我们陆续开放了透析中心、放疗科、小儿血液科、肿瘤科、小儿肿瘤科、血液科的规律性治疗项目。目前已为名肿瘤患者、名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进行了次和次规律性治疗保障。由相关科室设置专门联络员,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入院时间、地点及院内感控具体要求。医院互联网平台与主诊医生联络,在符合入院指征条件后,来院进行规律性治疗,避免感染风险。同时,开通了医院网上咨询、复诊、配药等服务。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记者:“医院”设置的依据是什么?能够为特定人群提供哪些综合医疗服务?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跃刚
“医院”的设置是依据长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在市卫健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市二院医疗团队为主体,医院、医院选调部分专科技术队伍共同组建并于3月10日运行,主要承接集中隔离场所、封控区人员的相关医疗服务。目前“医院”院区内共有职工余人,设置床位70张,血液透析床位12张,设有发热门诊、内、外、妇、儿科急门诊、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门诊、血液透析科。设有内科综合病房、外科综合病房、妇产科病房、儿科病房、重症(ICU)病房。
由于我们主要面对封控区、集中隔离区内密接、次密接人员,每天不可避免会接触到阳性病例,为此“医院”全院区实行闭环管理,医务人员全部着二级以上防护上岗。截止到9日下午4时,我院实现网上预约人次,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共接听电话咨询及急诊预约条。共救治患者例,其中急诊例、发热门诊例、妇产科例、儿科例、外科例、血液透析人次,在诊间及住院期间共筛查出阳性病例例,所有阳性病例处置均严格按疫情防控要求及时确诊、管控、转运、环境消杀,未发生其他就诊患者及住院患者被交叉感染的情况。
目前来“医院”门急诊就诊的危、急、重症患者数量增加。很多急危重症、重大医院,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接医院,其中包括:医院、医院、医院、长春市医院、医院、医院、民营血液透析中心。特需转诊患者在我院进行应急对症处置及核酸检测阴性后,在流调清晰符合转诊要求后,由我院开具转诊,医院将予以接收。
长春日报记者:医院,如何全力支援抗疫救治,中医在预防、诊疗过程中发挥哪些传统医学作用?
长医院医疗管理部主任郭家娟
3月25日根据吉林省卫健委公告,长医院医院,接到通知后,医院24小时内完成腾空改建工作,遴选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院感防控能力强的位医护人员组成新冠救治医疗团队,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
以“打胜仗、零感染”为目标,医院从防控策略部署上实现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融合,形成包括感控、医务、信息、物资、后勤、公安一体的组织架构,分别负责院感防控、医疗救治、数据报送、物资筹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工作,建立管理体制、制度流程、布局流线、岗位职责、应急预案、督导检查等规章制度,统筹开展物资管理、场所管理和人员管理。
医院目前开放床位张,设有8个病区,其中专设儿科病区。医院成立救治专家组,由曾经援助武汉、吉林、舒兰、通化、长春的新冠救治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深入临床一线现场指导中医药救治工作。同时聘请国医大师担任儿科病区救治顾问,指导具体用药。根据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情况,成立了应急救治小组,配备相关应急抢救设备和急救药品,随时应对突发急危重症情况的发生。
从3月27日投入使用,截至4月9日20时已累计收治人,治愈出院人。
本轮疫情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其特点是感染者年轻化、强传染性、无症状及轻型居多,预防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其发病特点仍为“疫毒”,病属“寒湿疫”。肺脾气虚、寒湿偏盛的“状态”为发病基础。
在预防方面以改善人体寒湿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群众新冠感染风险为目的,贯彻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预防方案。居民日常在常规防护基础上给以除湿辟疫代茶饮和寒湿疫方中药全覆盖进行预防;另一方面,针对集中或居家隔离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医疗人员、警务人员、核酸检测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给予中药解肌清肺方、寒湿疫方、清肺排毒汤来提早阻断,降低“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发病几率。医院参与长春市“预防中药干预工作组”,针对重点人群如密接、一线工作人员等发放口服中药预防。截止到4月9日,已发放中药人份,覆盖人。
在救治过程中,医院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寒湿疫(奥密克戎感染)防治方案(第六版)》,以“消除症状、截断病情、快速转阴”为原则,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机变化及症状表现,制定不同治则及处方。
针对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分层用药;重症患者提供“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精准治疗;在疾病恢复期给予中药口服巩固疗效,减少复阳率。
目前除中药全覆盖,已经开展各种中医治疗技术,以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症状。同时,在患者出院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时,医生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