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将利用5天时间,全面实施清零攻坚行动

4月3日

吉林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

《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内容如下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首先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三月以来,奥密克戎突袭长春,传播力强,隐匿性高,疫情持续胶着,我们备受考验。3月11日封闭管理,3月20日提级管控,来势汹汹的疫情和不断强化的防控措施,给全市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对大家遇到的困难我们感同身受,在此向大家这些日子给予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在这20多天里,全市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齐心协力、同心抗疫,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志愿者们踊跃响应、主动请缨,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保供人员等各条战线不眠不休、连续作战,聚涓滴之力、护春城无恙。一切都为了让我们热爱的城市再燃烟火气,让美好的生活重归原方位。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发起总攻、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只有每个人都“紧”起来、再“严”一点、多“静”一些,防疫的网络才能织得更密更牢。从今天起,我们将利用5天时间,全面实施清零攻坚行动,尽快实现全社会动态清零。长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疫情只会让这座城市更加团结,恳请大家继续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这是我们渡过难关、战胜疫情最可信赖的力量。

经得世上三月寒,终获人间四月暖。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硬仗。

长春市疫情处于发展阶段

吉林市本轮疫情得到成功遏制

吉林省会长春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其中,前期疫情重点地区的九台区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宽城区已连续两天成为日新增感染者人数最多地区。

据长春卫健委最新通报,4月2日0-24时,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例(含25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其中宽城区例、绿园区例、二道区88例、朝阳区44例、经开区44例、九台区40例、南关区25例、汽开区18例、长春新区15例、榆树市11例、净月区4例、公主岭市3例、农安县2例。

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宽城区例、九台区例、二道区例、朝阳区例、绿园区例、南关区例、经开区例、长春新区例、净月区85例、汽开区79例、榆树市18例、德惠市9例、农安县7例、公主岭市3例、双阳区2例、莲花山区1例。

截至4月2日24时,长春市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

此前一天,长春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例(含19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宽城区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列各区之首。

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艳在4月3日上午召开的吉林省政府本轮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长春市疫情处于发展阶段,长春市主城区报告感染者数增多,主要是当地针对农贸市场、工地聚集性疫情及所引发的社区感染加大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潜在感染者近日集中发现,当前工作要从严做好城市保供链条疫情防控和重点单位的聚集性疫情防控,同步加强社区防控工作,加快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压制疫情发展态势。

张艳还提到,吉林市本轮疫情得到成功遏制,单日新增病例数已连续4天明显下降,过去一周确诊病例加无症状感染者人数下降44.1%,前期疫情的重点地区长春市九台区的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也呈现下降趋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4月2日下午,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以视频形式主持召开长春疫情防控保卫战决战决胜阶段工作推进会。他在会上提出了“坚持再动员、再集结、再冲锋,以输不起、松不得、等不了的劲头发起总攻,坚决打好打赢长春社会面清零攻坚战”。

据报道,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吉林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提出工作要求。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部署疫情防控任务。九台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汇报经验做法。四平市、通化市、梅河口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包保长春市宽城区、绿园区、经开区疫情防控工作作表态发言。

景俊海强调,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是夺取长春保卫战最终胜利的关键一步。要建立省、市、区一体化扁平化疫情防控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省级领导包保县(市、区)、市级领导包保街道(乡镇)、县级领导包保社区、县(市、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四平、通化、梅河口要组建工作队直接指挥和支援宽城、绿园、经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景俊海还表示,要抓紧解决隔离转运慢等突出问题,彻底疏堵点、补盲点、攻难点,对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漏管失管、反弹复发。

新晚报综合澎湃新闻、掌上长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赵同同

审核:郭启迪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一下分享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