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58.html钱塘江南岸,黛色群山中,荡漾着一片浩渺的碧水,清澈而明净,这就是湘湖。湘湖开湖于北宋,成型完善于南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宋之湖”。作为两宋时期的一个水利工程,湘湖的水利功能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九乡水仓”,是一座浸染宋韵文化的“民生之湖”。进入21世纪,历经十余年的保护与开发,湘湖的功能已完成转型,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古湖换新颜,湘湖的山水间依然透射出浓郁鲜明的宋风遗韵。北宋开湖与理学南传据记载,早在北宋之前,湘湖就以自然湖泊形态存在,叫西城湖。宋以前,每到汛期,山洪巨水凭借南高北低的地势迅猛涌入萧山城内,加上钱塘江潮水猛涨,常常决堤为患,萧山人民饱受内涝灾害。与县城相距咫尺的湘湖一带更是经常遭受洪水和旱灾的袭击,农田灌溉困难,为此百姓修筑水利的呼声很高,早在宋神宗时,筑湖已获谕旨许可,但奏本下达本县商议时,却因各方利益不同、县令乡绅犹疑不决而搁置。政和二年(),杨时补授萧山县令。杨时志泽于民,处事果断,他的到来使情况骤然改观。上任第三天,他就下乡间,察民情,听民声。连续十多天,走遍有关各乡,对百姓迭遭旱涝之苦,期盼筑湖之心感触良深。为尽早实现百姓夙愿,杨时不辞艰辛,实地踏勘,精心擘画。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努力,至政和三年,工程全部竣工,成湖三万七千多亩,周围80余里,可以灌溉周边九乡农田余亩。杨时率百姓开筑湘湖,惠及于民。其后,县丞赵善济、顾冲、郭渊明等三人,各有创继。明洪武十年(),县宰张懋,顺应民意,建杨时、赵善济、顾冲、郭渊明四长官祠,谓:“四公于湘湖虽创继不同,同一利民之心,蒙其惠,仰其德,立祠湖边祀焉。”可见,宋四长官对于湘湖水利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杨时率萧山百姓开筑湘湖,造福于民,杨时去世后,萧山县民“人人图画先生形象,就家祀焉”。此后,后人立祠祭祀不断。明、清时期湘湖东岸净土山麓有德惠祠和道南祠。前者祀其开筑湘湖,后者为其“程氏正宗”和“南方道学之倡”行孔庙式祭典。“德惠祠”于明成化丁亥()由宪宗皇帝敕赐。明嘉靖年间,皇上下旨,在萧山县城建杨令牌坊,以彰杨时在萧山德惠昭昭。牌坊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四大柱分三隔三通道,中隔上层正中镌“圣旨”两字,下层横额镌“敕建宋萧山县令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杨时之坊”。楹联曰:“眼前百姓即儿孙,留得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还他父母心肠。”在杨时以前儒家理学都在北方,自杨时程门立雪,载道东南,理学开始南迁。杨时在萧山期间,大兴学风,传播理学,各地学子云集萧山,聆听杨时讲学。杨时弟子灿如繁星,遍及全国。清代名家张伯行在《龟山集序》中说道:“自先生官萧山,道日盛,学日彰。时从游(学习)千余人,讲论不辍,四方之士,尊重先生也至矣”的高度评价。经杨时讲学传道,不少学子功名成就,如张九成(-),杭州人,南宋高宗时状元,是杨时的得意弟子。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是杨时三传弟子,宋隆兴十九年先贤朱熹到浙江巡视间,为追慕师长,亲自到萧山祭祀。萧山自杨时兴学传道后,学风大兴,民风淳厚,自此,南宋元明清时期进士举人文人荟萃。宋代文豪与湘湖吟咏
宋代有很多文豪与湘湖有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吟咏湘湖的诗篇。从湘湖边来过、驻足过的诗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原籍山阴、和湘湖本是邻居的陆游。陆游留在湘湖山水中的身影,与他在寻常历史画面中的形象有些不同,多为传统的“莼鲈之思”,隐逸情怀。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孝宗时,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后为夔州通判,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礼部郎中,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有“小太白”之称,是杰出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陆游在被统治集团排斥时,多居于家乡,寄情山水。他对“山秀而疏,水深而澄”的湘湖念念不忘,对湘湖莼菜更是情有独钟,常常坐着乌篷小船,游览湘湖,采莼自娱。对此陆游写了不少诗作。例如《新晴马上》:一剑飘然万里身,白头也复走京尘。画楼酒旆滴残雨,绿树莺声摧暮春。绝塞勒回勋业梦,流年换尽市朝人。此生安得常强健,小艇湘湖自采莼。《雨中泊萧山县驿》:市担莼菜滑欲流,店家菰饭香彻熟,自写劳生生底事,黄金陌上雪豪头。这些诗句,写出了湘湖莼菜的风味和种养等情景,文字清新。南宋嘉泰《会稽志》中,对湘湖莼菜有一段精彩的介绍:“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柔滑而腴。方春,采莼者满湖中。山阴固多莼,然莫及湘湖者……”不仅点到了莼菜的特点、采摘的时间,而且通过与山阴县出产的莼菜相比较,写出了湘湖莼菜的珍贵。南宋嘉泰元年十二月,陆游受《会稽志》编纂者施宿之请,参订该志并作序,对这段文字十分欣赏。湘湖莼菜经陆游的歌咏和推介,提高了美食品位,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又如苏泂,也经常吟咏湘湖美。苏泂,字召叟,南宋山阴(今绍兴)人,一度入建康幕府。曾从陆游学诗,与辛弃疾、姜夔等有文字交,著有《冷然斋诗集》。苏泂咏湘湖的诗词也很多,例如《湖中》:湘湖梦不到,今日到湘湖。草木尽春色,山川如画图。雨悭莼摘后,花发燕飞初。张翰平生意,扁舟未可无。还有《湘湖饮平远亭口占呈邢刍父》《次韵刍父大篇》等诗篇。华镇也有咏湘湖的诗句。他是北宋中后期名士、诗人,和王安石、苏轼、杨时等的生活年代相近。华镇在当时的新旧党争中,倾向新党,诗风也近似王安石。《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诗才气繁茂、表达畅达,虽不足以和同时的欧阳修、苏轼等大家比高低,但也能卓然自成一家。华镇尤善咏史诗,如他写古代名人的《咏古》十六首、《会稽览古诗》九首都很出色。尤其是关于湘湖的《城山》诗:兵家制胜旧多门,赠答雍容亦解纷。缓报一双文锦鲤,坐归十万水犀军。扣住“馈鱼退敌”这一重要事件,经巧妙构思,精心勾勒凸显了“缓报一双文锦鲤,坐归十万水犀军”这两幕历史场景,并对两者因果关系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推定。宋代,尤其随着南宋的南迁,越地继春秋之后再度成为王朝的中心腹地,此时越地史学也得以发展,越地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