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新故事长春计划稻渔综合种养拓展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德惠市菜园子镇团结村的一片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散发着阵阵稻香。与其他稻田不同,这片稻田用塑料布建起一道40厘米高的“小围墙”。

德惠市菜园子镇吉德园家庭农场稻蟹综合种养丰收。稻蟹共生,河蟹肥壮。

为什么要把稻田围起来?“稻田里除了水稻,还有别的小家伙,围起来防止它们逃跑。”吉德园家庭农场稻蟹示范基地负责人王殿伟口中的小家伙是螃蟹。18日,长春市集中研究和现场观摩稻渔综合种养活动在此举行,为养殖户带来“生态稻田养蟹”的技术要领,推动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

仔细观察发现,数万只螃蟹在稻田里时而潜底觅食,时而挥舞着钳子爬来爬去,蟹稻共生呈现出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王殿伟告诉记者,稻田养蟹不仅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稻米还摇身一变成了“蟹田米”。今年农场稻田养蟹面积达到亩,相比较水稻种植,收益至少提高3倍。

稻渔综合种养为何有丰厚的回报?稻渔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释放“增渔增收、节地节水、循环高效、绿色生态”的叠加效益,具有“稳粮、增效、生态、环保”的优势。

“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节省农药、化肥、人工成本,收获的稻米优质优价,加上养殖的鱼、蟹等水产品,有效提高收益。”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相关负责人于林海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投资少、推广易、见效快、效益好,部分农户通过改善环境、增加设施,实现了种植、养殖、休闲一体化发展,拓展了增收空间。

长春市稻渔综合种养经过5年多的发展,实施面积从当初的亩发展到12.5万亩,主要以稻蟹种养模式为主。今年,长春市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科研补助专项资金先后完成了扣蟹越冬试验、大规格河蟹养殖等项目,并成功突破了扣蟹培育这一限制稻田养蟹发展的瓶颈。

“成蟹回捕率不高怎么办?”观摩现场,技术人员对稻渔综合种养的选种、投放、投饲、防逃、起捕等各个环节答疑解惑,并就稻蟹种养模式进行了现场演示,“利用循环水、灯光诱捕、设施陷阱、人工抓捕、扁口地笼等多种捕获的方法同时使用,就可提高回捕率。”据技术人员介绍,稻田养蟹是近年来新兴的种养技术,河蟹在稻田里生长活动既能有效除虫、除草、疏松土壤,排泄物还可以肥田,田养蟹、蟹肥田,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各地通过实践集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成功推广稻田养殖三龄蟹、稻田扣蟹培育、扣蟹越冬等具有长春市发展特色的种养模式。农安县龙王乡新大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农民合作社开展扣蟹养殖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效供应周边养殖户的苗种需求,为长春市稻田养蟹苗种提供安全保障。

产业融合深度发展,长春市各地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发展适合当地的稻渔新业态经营方式,“稻渔文化”“稻渔休闲观光”蓬勃发展。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的“稻田公园”,品稻米、赏稻画、捕河蟹,成为市民休闲观光新去处。

目前,长春市种养殖合作社达45家,蟹田大米品牌10余个,“一地双收、一水两用”,充分发挥出稻田的生态功能和水产品生长特性。在“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年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中,榆树市青影家庭农场荣获“优质渔米”金奖,蓝谷水产有限公司获得“优质渔米”银奖,为“长春大米”品牌建设增光添彩。

通过观摩交流,长春市将进一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合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农业、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通过示范应用,将带动长春市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稻渔综合种养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史凌冬表示,水稻栽培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对接与集成,可以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春市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新增稻蟹面积、蟹苗培育、商品蟹育肥、试验种养新品种等。

活动中,德惠、农安、公主岭等地还分享了各自在稻渔综合种养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来源:长春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