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吉林经验

稻田养鸭(资料图片)

初具规模的吉林市春新家庭农场的河道景观设计

近年来,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面对绿色兴农的发展方向,我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截至去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的绿色防控面积达到万亩,其中生物防治玉米螟面积年均达到万亩,居全国首位;水稻生物、物理和航化作业防控面积持续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稳步推进,农药使用量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为农业绿色发展和节本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着眼提质增效强化绿色防控

5月上旬,我省的水稻育苗工作正在展开。吉林市昌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试验温室内,工作人员察看着6种不同施药情况的水稻苗的生长状态。“这种水稻抗性较差,因此绿色防控尤为重要。今年这个对比实验下来,我们就能拿出结果进行应用了。”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技推广工作,昌邑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俸历数着这些年来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进步,讲述了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斗争经验”。

为找出最适合当地环境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技术方案,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科研技术单位,用了六七年时间,进行大规模的不同区域、不同蜂种的组配实验,最终选择了防效好、成本低的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三种蜂混合应用的组配方案。这种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我省从年开始列入财政专项,两年来,防控面积突破60万亩,补贴资金万元。今年以来,已经落实万亩,补贴资金达到万元,支持力度逐年提升。

我省的玉米生产一度被玉米螟所困扰,常年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从年起,生物防治“智斗”玉米螟的工作就已开始。到今天,共投入财政资金5.7亿元,每年实施面积从万亩扩大到万亩,培育赤眼蜂和白僵菌等生防产品生产企业10余家,累计防控总面积近4亿亩,实现常发区全覆盖,挽回粮食损失超过亿公斤。从平均防效来看,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基本持平,但使用农药次数减少,累计节省化学农药费用近60亿元。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测报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预测预报是植保绿色发展、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支撑手段”。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他们在全省53个病虫监测点加密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去年建成和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田间监测点18个,今年还计划建设15个监测点,并计划在3年内将监测点覆盖到省内的每一个县份。

聚力技术集成注重示范引领

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形势,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出了走集成应用模式的新要求。为应对这种需求,我省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相融合,集成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杀、天敌释放、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深入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应用研究,摸索出了一些好模式和好方法,形成一批以作物为主线的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当的技术模式,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推进绿色防控提供了借鉴。

记者从农安、德惠、榆树等产粮大县了解到,我省的农作物病虫害航化作业也走在全国前列。据当地农技人员介绍,他们现在推行的农作物病虫害航化作业,全部采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并应用专用防飘逸助剂,制定了严格的喷洒标准和航化范围。全省航化作业面积从最初的60多万亩,扩大到现在每年近万亩,服务方式也实现了从“推广产品”到“推广服务”的跨越,从年到去年底,累计投入航化作业专项资金1.46亿元,作业面积万亩,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面积达.87万亩。全省各类高效植3保机械拥有量达到6.5万台套,为防治突发病虫害提供了保障,保护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去年,我省已经建设国家级和省市级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个,年示范推广抗生育剂绿色灭鼠、重大害虫理化诱控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10余项,示范面积超过万亩。水稻、玉米、大豆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累计面积达.74万亩次,农药减量控害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落脚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

目前,我省的水稻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每年因防治不及时,造成水稻减产5%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全省农技部门示范推广的水稻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低毒农药等方式进行防病,翻耕、灌水、杀虫灯、性诱剂等方法进行防虫,机械除草、人工除草、鸭蟹除草等方式进行除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来到吉林市昌邑区孤家子镇红卫村的春新家庭农场所在地,40厘米高的石棉防逃网围住了蟹苗池,螃蟹苗等待着被投放到水稻田里。农技部门在这里开展了两年的稻田养蟹技术示范,不仅提升了稻米品质,更增加了农场的经济收入。农场从最初的水稻种植,发展到如今的粮米加工、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一条循环农业生态链。

“普通农户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水稻,刨去成本,平均一公斤能多卖三四毛钱,按一公顷地0公斤计算,纯收益在0元左右。要是我们农场自有的高档品牌,一斤稻米能卖到30元以上,效益更加可观。”站在刚起过垄的田间地头,农场负责人张春新仿佛已经看见了今年的好收成。

“任何的技术最终都要落到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上,虽然防控成本有所增加,但综合经济效益提升了,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潘希波说,接下来,他们将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优势区和“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三个重点”,集成组装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轻简易行、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