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59/
图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部分居民展示遗体捐献证明。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重庆4月1日电题:重庆4平方公里社区内的文明风尚: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中新网记者钟旖
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的大溪村社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其中,有人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随着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临近,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1日,百余位社区居民聚集在郭家沱公墓内的志愿者遗体捐献纪念碑前,手持黄白菊花,为遗体捐献逝者缅怀祭奠。67岁的遗体捐献志愿者、倡导者吴文界告诉记者,这一悼念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遗体器官捐献行为已成为该社区的文明风尚。
图为郭家沱公墓内举行缅怀祭奠遗体捐献逝者活动。受访者供图
吴文界第一次听闻遗体器官捐献是在年的清明节。彼时,她为“看望”故去的好友,与女儿周艺一起去到重庆龙台山陵园参加纪念遗体捐献者的活动。在镌刻着捐献者名字的石碑上,她看到邻居老陈的名字被鲜花簇拥,又听到一家三代人捐遗体助人的故事,心中涌动起与有荣焉的思绪。
“大家都说入土为安,我没想到,世间有这么一群无私无畏的人,在生命的终点还奉献出自己最后的余热。”深受触动的吴文界开始四方打听,“在哪里捐遗体?怎么捐?”年5月27日,吴文界与爱人、女儿一道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并开启了10年的义务宣传路。
“很多人初次听到遗体捐献,是不理解、有偏见的。有人甚至觉得我是‘异类’。”宣传初期,吴文界受到的阻力来自多方面:深入人心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统观念、“入土为安”的丧葬习俗、子孙后代“尽孝祭拜”的需求……“有老人拿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回家,后代不同意,又不好意思地退回来。”面对质疑,吴文界显得很豁达,“没关系,慢慢想通嘛。”
10年来,吴文界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遗体捐献事业的机会,散步时、院坝会上、上门调解家庭纠纷时,她都会向居民讲解“遗体捐献不仅文明环保,还能为儿女减轻负担、为社会做贡献”。年,“单打独斗”做宣传的吴文界得到来自郭家沱街道及社区的支持,经系统化、规范化组织,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宣传、动员行列。现在,吴文界还利用社交软件,组建起“吴嬢嬢遗体器官捐献宣传队”,开展线上宣传工作。
图为吴文界(左)与爱人周应禄展示遗体捐献证明。受访者供图
“遗体捐献,我想得通。人老了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是好事。”66岁的郑德惠6年前曾因病入院。躺在重庆医科大学的病床上,主治医生时不时会带着一帮学生前来诊断,她渐渐了解,当前社会人体医学领域科研资源的匮乏,“他们把我当成了活体的教学案例”。郑德惠主动让医学生们摸她的病症,一声声真挚的感谢令其动了捐献遗体的念头,“用于医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用了两年时间说服儿子同意,郑德惠和爱人于年签署遗体捐献表。
“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66岁的谌贵芳日常在家含饴弄孙,捐献遗体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令其倍感安心。她说,“死后还能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善行。”
“郭家沱街道现共有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这在全市并不多见。”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苏小玲透露,近年来,郭家沱街道通过“百姓论谈”、“夕阳红”宣讲队、科普讲座等形式开展遗体捐献宣传发动工作,已让遗体捐献在当地家喻户晓,目前该街道已有26人实施了捐献。
在当天的纪念活动现场,一张长条桌上摆放着崭新的“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表”,10余名社区居民依次填写,成为新一批遗体捐献志愿者。70岁的杨荣贞说,“不仅我要捐,我们全家都要捐。”